斯科蒂-皮蓬(96年),锋卫真大哥
斯科蒂-皮蓬(96年),锋卫真大哥
名人堂成员,NBA历史最强二当家,神之辅助
——斯科蒂-皮蓬。
在菲尔-杰克逊的自传《11枚戒指》里,禅师引用了管理学家的著作来描述球队内的化学反应,他把团队分为了五个阶段,
我觉得写得真心牛逼,大家也可以拿来对照一下自己所在的各种团队:
第一阶段(Lv.1):大多数街头混混的理念,他们的特点可以描述为绝望、充满攻击性、富有敌意。
是这样的,社会底层其实是互相排挤最严重的地方。
第二阶段(Lv.2):主要成员大多情感冷漠,他们把自己视为受害者,对一切事务都是消极对抗的态度。
这个也特别准,网上随便看都是这种类型。当然,很多人也会偶尔进入这个状态,比如悲伤中的佟掌柜。
第三阶段(Lv.3):关注的焦点是个人成就,成员的座右铭是“我很伟大”。他们认为胜利是具有个人感情色彩的。从个人角度,他们要比对手做得更多、想得更多。这种情绪下,一些孤独的勇士将会被铸造而生。
黝黑我科。
第四阶段(Lv.4):致力于集体的荣誉,有“我们很伟大”的想法,达到这个阶段的团体已经比较少见。
有个别NBA冠军球队达到了这个级别。
第五阶段(Lv.5):这是极端罕见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而且有着强烈的“生活很美好”的信念。菲尔-杰克逊在第五阶段后面加了一个括号:(参见1995到1998年的芝加哥公牛队)。
每个阶段并不是恒久的,每个人在每个团体都会经历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老科也一样抱怨过,可最后还是成功抵达了第四阶段;乔丹在80年代也曾经在第三阶段里挣扎。
第五阶段的幸福,不是一己之力可以达成,也只有身临其中才能体会。
95-96赛季是公牛第二个三连冠的开端,而这个赛季最特殊的地方——72胜。
72胜的气场,来自这支球队的三个灵魂:
95年3月复出的神,迈克尔-乔丹。
95年10月被马刺摆脱的麻烦王丹尼斯-罗德曼。
在公牛挑了两年大梁的斯科蒂-皮蓬。
其他两位,以后再聊。这篇我们一起来看看,1996,而立之年的斯科蒂-皮蓬。
皮蓬的大招这么硬,因为他在现实里的大招就是这么硬。这两个扣篮都来自95-96赛季:
几乎飞跃对手。
接哈珀空中妙传无视防守直接扣。
这是三十岁、跑跳能力已经不在尖峰的皮二。
公牛这三位,都有一段身高疯长的历史:
罗德曼高中毕业的时候1米75,然后两年内长到了2米,正式成为俄克拉荷马某野鸡大学的球星。
乔丹高二的时候1米78,高三1米92,后来长到了1米98。
皮蓬高三的时候1米75,高中毕业1米85,这已经很疯了。结果大学一年,又涨了18厘米。
他的身材虽然一直偏瘦,但运动能力随着身高的增加反倒变强,进了NBA后能罚球线扣篮了,在93、94年左右就是隔扣狂魔。
1994年东部半决赛,皮蓬在隔扣后跨过尤因。
而这不是皮蓬唯一一次让尤因受胯下之辱。
1996年,又是东部半决赛,第二场,第二节还有3分钟。
公牛在皮蓬的一波得分+造进攻犯规+妙传后气势如虹,准备拉开差距。
在尤因倒地护球时,皮蓬前去断球。裁判吹停后,皮蓬直接从尤因的脑袋上跨了过去。
面对想要理论的尤因和安德森,皮蓬毫无反应,径直走开。
走着走着,皮蓬就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得手”了。
愤怒的尤因在之后的比赛里变得非常敏感易怒,终于,他在跟公牛助教吉米-克莱蒙斯的拌嘴中彻底爆发。
情绪化影响了尤因和尼克斯的比赛状态,公牛轻松拿下第二场,最终以4比1收割系列赛。
皮蓬的笑几乎就是96版公牛的写照。
一个好胜心强到要大闹天宫的垃圾话之神,一个一脸满不在乎却在救球时能拼了老命的无赖头目,一个看似老实却狡猾无比的超级副手。
96版公牛给对手的影响,不止是实力上的碾压,更是精神上的摧毁。
1996年2月19日,公牛三人组在对阵雷吉-米勒领衔的步行者队时轰出了疯狂的数据:
皮蓬在比赛里断发球尝试直接隔扣2米24的荷兰中锋里克-施密茨。
乔丹44分5个篮板7个助攻,
皮蓬40分10个篮板,
罗德曼5分23个篮板。
皮蓬精准的中远投让步行者防不胜防,防守、断球、补扣,样样具备。
三人的数据都太有本人风格。
梦三的内线配置堪称全传说级别,四大中锋中三位在列,此外还有巴克利和马龙两个终极大前。
96公牛在NBA顺利登顶后,皮蓬加入了梦三队,出征在美国本土举办的亚特兰大奥运会。
梦三队跟中国男篮在96年是交过手的。那年强势的男篮历史性地杀入了前八。在对阵美国的比赛中,胡卫东还在皮蓬的目送下奉献了一个帅气的单手扣篮。这一扣后来被部分媒体称为“中国乔丹在皮蓬头上暴扣”。
比起梦一时期传球手和防守怪的角色,96皮蓬的定位明显大哥化了,是全队4个场均10分以上的星中之星。
神之辅助,史诗副手,就是做老二,也比其他队的大哥高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