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是何意?“三元”指什么?
“连中三元”是何意?“三元”指什么?
"连中三元"是何意?"三元"指什么?
"连中三元"估计大家耳熟能详,那么它是何意?"三元"指什么?"连中三元"是科举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是头名,即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这种说法大约出现在宋代,考生先在县府考试通过者称"生员",俗称"秀才"。
"秀才"参加由省府主持的每三年一次于秋天举行的"乡试",俗称"秋闱",连考三场,每场三天,通过者为"举人",有了做官的资格,其中头名称为"解元"。次年三月"举人"在京师参加"会试"和"殿试"。

"会试"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礼部负责在贡院举行,也称"春闱",连考三场,每场三天,通过者为"贡士",可参加四月的"殿试,其中头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出题主持,按照成绩决定名次。据说"殿试"始于武则天,"殿试"只考对策,一天结束录取名单称为"甲榜"或"金榜"。

"甲榜"分三甲,其中一甲只有三人,头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其余考生分在二甲和三甲。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总共有17次"连中三元",其中两次是武科举。简言之"连中三元"旧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成为解元、会元、状元,后形容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取得头名,或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连续三次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