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如果高育良当省委书记(高育良被祁同伟害了)
人民的名义如果高育良当省委书记(高育良被祁同伟害了)
如果要评价高育良,必须要提到一本书,那就是《万历十五年》,高育良就是汉东省的张居正。
而概括高育良的一生,可以用“结党为山,无意钱财,用一切换取一座山一样大的权力”。
01透过《万历十五年》看高育良的野心
用高育良头号大弟子祁同伟的话形容高育良,那就是“书生气太重”,什么是书生气太重,就是政治上趋于理想,总是抱有诗一样的想法。
而高育良从汉东政法大学摇身一变成为政客,所以高育良区别于任何一个汉东省的官员,是独特的。
时任吕州市委书记的高育良遇到过难题,赵瑞龙利用父亲的权利逼迫高育良在吕州美食城项目书上签字,又用他垂涎已久的张大千《墨荷图》拉拢高育良,但高育良,可见高育良无意钱财。
但高小凤却用一本《万历十五年》俘获了高育良的心,其中两人对话也暴露了高育良的政治野心和他心中的“汉东省万历十五年”
高育良:“小高最近在看什么书啊?”
高小凤:“在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高育良:“哦,有什么心得?”
高小凤:“也没有什么心得,就是觉得皇帝太难当了”
高育良:“那大臣们就好当了?”
高小凤:“书记您不觉得,有明一代的臣子都太强势了吗?”
高育良:“那皇帝也不弱,照样跟那些大臣们斗,那么多年不上朝“
高小凤:“所以我觉得,《万历十五年》就把大明的历史给讲清楚了呀!”
高小凤站在皇帝的角度说大臣强势,而高育良站在大臣角度说皇帝一点也不弱,如果放在汉东省的政坛,赵立春是万历皇帝,而高育良就是张居正。
对于《万历十五年》,是一部皇帝与大臣斗争,与皇朝体制的斗争,比如万历曾因为立储问题数年不上朝,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于群臣结党而组成的势力,而张居正更是从万历小时候就把控朝政,虽然张居正把万历教得很好,却也抹杀了一个少年应有的快乐。
所以高育良想做张居正,用自己的理想抱负在汉东大干一场。
02架空汉东政坛,用汉大帮替代赵立春的势力
高育良的终极梦想是做汉东省的张居正,但汉东省真正的张居正却是李达康,金山县120万群众脱贫,林城开发区在李达康的领导下从煤矿塌陷区成为汉东省经济发展的名片,而高育良呢?
一个大学教授转行从政,在电视剧里基本上听不到高育良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倒是那一套诡辩论让人叹服。
所以高育良要从政绩上超越李达康,成为汉东省的张居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没有那个魄力和能力。所以高育良走了一条李达康走不了的路。那就是靠着学生的势力一步步走上去。
虽然在剧中高育良拒不承认“汉大帮”这个团体,但无形之中汉东政法系统的高官基本上毕业于汉东政法大学,其中以祁同伟为代表,从公安到法院再到检察院,都充斥着一股子“汉大味”。
所以高育良的华丽转身,跃进政坛,桃李满天下也可以称作是权力满天下,尤其是在汉东省。
即便是赵立春很强势,但高育良还是慢慢走到了政法委书记的位置,不出意外就是下一个省委书记,当沙瑞金空降汉东,第一个就是瓦解高育良“汉大帮”的势力,从陈清泉到肖刚玉再到程度,最后是祁同伟,因为沙瑞金不想做下一个万历。
用普通百姓的一句俗话:育良书记就是那种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
凭育良书记的睿智,怎么可能没有发现高小凤是赵瑞龙给自己挖的一个大坑呢?可他还是愿意去当那个咬勾大鱼!与吴老师离婚,娶了年轻漂亮又经人包装成明史爱好者的高小凤之后,心甘情愿地接受了高小琴与赵瑞龙的巨额贿赂,不顾吕州的环境安全,将月牙湖批给赵瑞龙盖美食城,并且还将自己的学生祁同伟拉下了水,最后甚至授意诬陷自己另一个学生侯亮平!
也许鼎鼎大名的肓良书记认为这样可以更走捷径地让自己获取权利,最后当一切都败露,他对于党和人民犯下的罪恶暴露无遗的时候,侯亮平指出来他与高小凤早已经是宁愿谈柴米油盐,也不愿意谈明史的时候,他还在掩饰并替自己开脱,甚至还厚颜无耻地说:吴老师老了……
总的来说:高育良就是个深度懂法知法犯法的官员,比起其它的腐败分子,高育良这种人对于党和国家人民的潜在危害是更大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