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遂溪醒狮
发现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遂溪醒狮
广东省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情况较好,全市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个省级项目、65个市级项目;有国家级项目传承人4人、省级项目传承人50人、市级项目传承人95人。本号将连续推介湛江非物质遗产项目,希望网友留言,提出宝贵意见。
醒狮
醒狮是集武术、舞蹈、锣鼓于一体的民俗表演,在逢年过节、开业庆典,以舞狮助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成为民间传统的文化仪式。遂溪是中国醒狮之乡,遂溪醒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狮贺喜
南狮贺喜
遂溪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是一种地道的广东省民间舞蹈,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传统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近年来,遂溪县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
在湛江及为常见的高桩醒狮表演
观看文车醒狮团的传统凳桩表演
精彩的醒狮争霸决赛文化盛宴
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子、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近年来先后多次应邀出访了俄罗斯、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地区,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演出,两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两度载入吉尼斯纪录。2015年参加中韩国际“木槿花奖”艺术大赛获得特别金奖。
现场表演载入吉尼斯纪录的高桩醒狮38米飞跃。
醒狮参加奥运会前演出
醒狮参加中央电视台国庆特别节目
(文字作者:明亮,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有版权方请联系删除)经文字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