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剑河钩藤一年“钩”出近5亿元产值
【绿色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剑河钩藤一年“钩”出近5亿元产值
“不要叶子,就要秆和钩。”隆冬时节,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钩藤种植基地里热火朝天,村民欧条降动作娴熟地采收钩藤——将钩藤从主秆上剪下,手掌捏住藤条顺着藤钩的方向轻轻一捋,整根藤上的树叶便被清理干净了。“我家种有60余亩钩藤,今年雨水足、长势好,预计可收入6万余元。”
村民采收钩藤。(剑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光条村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80余户村民发展钩藤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2023年预计实现收入460余万元。
在剑河工业园区,剑河县钩藤收购加工和储存中心很是热闹,从全县各个乡镇采收来的一车车钩藤,在这里进行交易。
“我们收购钩藤的保底价格是4元至4.85元/斤,目前已经收购88.9万斤,产值400 万元。”剑河县金钩藤产业供销合作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潘年俊介绍,为避免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不利影响,该中心每年都面向当地农户进行保底收购钩藤,农户除了随行就市自主销售外,也可选择到中心来通过保底价进行交易。
剑河钩藤丰收。杨家孟 摄
剑河是贵州省15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县之一。
钩藤是剑河县的传统中药材,境内野生钩藤年蕴藏量达3000吨。得益于土壤、气候等条件,剑河钩藤品质好,药性含量高,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以市场为导向,近年来,剑河县将钩藤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积极打造钩藤产业链。
要形成产业链,势必要进行前端、中端、后端的通盘布局。
为解决育苗方面的难题,剑河县成立了“钩藤研究所”,组建“剑河县钩藤提取行业重点实验室”,引进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钩藤生产技术研究并成功研制出一整套剑河钩藤漂浮育苗技术体系,建有200亩剑河钩藤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和300亩剑河钩藤种源保护基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剑河县积极将钩藤打造成品牌。通过努力,“剑河钩藤”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此外,不断加大对钩藤价值的开发利用力度。引进贵州泰和本草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京诚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盛立本草科技有限公司、剑河金钩藤产业供销合作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药企入驻剑河工业园区,产品主要以当地采收的中药材加工成片剂、颗粒、香囊、半成品等,畅销国内外。
贵州京诚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北京引进到剑河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落户剑河一年多来,凭借着良好的品质,打通了省外市场,大批黔药从这里直达北京、河北等市场。
“企业选择落户在剑河,主要是因为这边的原材料质量好,能做出更好的中药配方颗粒。”贵州京诚药业供销储运部采购主管文高田介绍,“目前跟我们合作的医院有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大的客户,只要他们发订单过来,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把最好的货发过去,每个月的发货量大概在10吨到15吨左右。”
如今,剑河钩藤已发展成为涵盖育苗、种植、生产、销售和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全县钩藤种植面积达13.7万亩,年产量4.8万吨,产值4.8亿元。
此外,剑河还发展黄精、淫羊藿、五味子等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17451亩。
剑河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剑河县着力打造健康医药十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做深、做强中药材全产业链文章,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转思路、抢市场、强品牌,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黔药飘香市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编辑 王瑶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