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资人沉迷“砍柴”,中国AI的“种树时代”谁来开启?
当投资人沉迷“砍柴”,中国AI的“种树时代”谁来开启?
十年前,有人嘲笑马斯克造火箭是“疯子行为”;今天,嘲笑者正为星链卫星改写通信规则而沉默。历史总在重演——当朱啸虎们忙着挥舞“应用镰刀”收割AI红利时,中国科技界正面临一个灵魂拷问:“我们是否在用移动互联网的旧地图,寻找人工智能的新大陆?”
一、短视的“成功学”:马车夫的胜利与发动机的失落
朱啸虎的投资哲学,像极了19世纪最优秀的马车制造商:精准计算车厢装饰成本,熟练预测马匹饲料价格,却对蒸汽机的轰鸣充耳不闻。当他说“AI应用都是套壳”“技术路线不重要”时,本质上是在用会计思维丈量科技革命的维度。这种策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就了滴滴、饿了么,却在AI时代暴露出致命短板——“它教会创业者如何快速淘金,却忘了淘金潮中最值钱的永远是卖铲人”。
看看数据:中国200多个大模型混战,应用层创业公司月收入环比增长20%,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核心模型高度依赖DeepSeek等开源生态,如同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摩天楼。朱啸虎们推崇的“苦活累活护城河”,实则是将中国AI锁死在产业链下游的精致话术。
二、被“快钱逻辑”绞杀的技术想象力
投资圈的残酷现实是:**当退出周期决定话语权,没有人愿意等待十年的技术萌芽**。朱啸虎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的理由——“看不到商业化路径”,恰恰暴露了这套逻辑的荒谬:1886年奔驰发明汽车时,连加油站都不存在;2007年乔布斯展示iPhone时,全球3G网络覆盖率不足5%。若按此标准,人类所有颠覆性创新都该胎死腹中。
更危险的信号在于,这种思维正在形成“寒蝉效应”。当头部机构高调退出硬科技赛道,无数中小投资人跟风转向“来钱快”的应用层,导致国产光子芯片、量子计算等底层技术沦为资本荒漠。用朱啸虎自己的话说:“星辰大海终成红海”——但若无人投资星辰,大海终究只是泡影** 。
三、破局之道:从“收割者”到“播种人”
中国AI需要的不是更多“会算账的投资人”,而是敢陪技术走夜路的“理想主义者”。OpenAI烧掉百亿美元才等来ChatGPT的爆发,特斯拉连续亏损17年才实现盈利,这些案例揭示的真理是:“伟大从来诞生于对不确定性的包容,而非对确定性的追逐”。
值得欣喜的是,暗流正在涌动:华为盘古大模型在气象预测领域超越欧美,百川智能在长文本理解上实现突破,这些信号表明——当部分投资人沉迷“砍柴”,总有企业在默默“种树。政策层面,北京、武汉等地已出台自动驾驶L3级法规,为新技术的落地撕开突破口。
四、重构价值坐标系:超越“朱啸虎范式”
中国AI的突围,本质是一场投资哲学的变革。它要求我们:
1. **重估时间价值**:接受“十年冷板凳”的硬科技投资节奏,而非迷恋“三个月见回报”的快餐式成长;
2. **打破路径依赖**:警惕将“微创新”美化为“中国模式”,在AGI、脑机接口等无人区勇敢下注;
3. **重建评价体系**:用“技术穿透力”替代“财务回报率”,让资本成为创新的助燃剂而非灭火器。
历史的车轮从不为投机者停留。当朱啸虎们在应用层疯狂内卷时,别忘了:**ChatGPT的诞生不是因为硅谷擅长做PPT,而是有人敢在AI寒冬持续投入12年**。中国AI要想真正“越压越强”,需要的不是更多精明的生意人,而是愿做“笨功夫”的追光者。
这场关乎未来的战役,你愿意做砍柴人,还是种树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见中国科技的深层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