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故土——外东北
中华故土——外东北
外东北是一个笼统的地理概念。主要泛指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斯塔塔诺夫山脉)以南、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乌苏里江一东库页岛、格布特岛当附近的附属岛屿在内大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北海(鄂霍次克海)、鲸海(日本海)历史上属于中国的故土的广大地区。
中国中央政府最早有效的在外东北地区设立官府,进行有效统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朝开元年间,唐朝中央政府开始在外东北地区设立府、州,并委派官吏。对当地实行管理。
唐朝在契丹各部设置松漠都督府;在库莫奚各部落设置饶乐都督府;在粟末靺鞨各部设置渤海都督府;黑水靺鞨各部设置黑水都督府。另外,在室韦地区还设置有室韦都督府。
元朝时期,当时,整个东北地区包括外东北地区都属于元朝的辽阳行省管辖范围。
明朝时期,中国在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
其管辖范围大概与元朝的辽阳行省范围大致相当:西起斡难河,北至外兴安岭以北,东抵大海,包括库页岛。明朝朝廷在奴儿干地区共计设置384个卫所24个锁,七个地面,七个站和一个寨。并在辽阳地区设置有辽东总兵。
雅克萨之战形势图
清康熙年间,在东北与沙俄侵略军进行了雅克萨之战。驱逐了沙俄侵略军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并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意义上规定了外东北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保卫和巩固了中国对东北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俄尼布楚条约对中俄划界示意图
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清朝中央政府在东北地区设置奉天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个将军辖区。负责对东北地区进行防务和管理。
清朝前期在东北地区的三个将军辖区
清朝末年,由于清朝的腐败无能清政府被迫在1858年和1860年被迫与沙俄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当时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地区没有经过任何战争就划归了沙皇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