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府的由来和变迁
宝庆府的由来和变迁
南宋理宗皇帝赵昀(1225—1264在位)登基之前,曾受封为邵州防御使,登基之后改年号为“宝庆”(1225—1227)。为纪念其“龙潜之地”,以年号命名封地,将邵州升格为“宝庆府”,属荆湖南路,辖邵阳县、新化县。宝庆之名始于此。
南宋理宗皇帝赵昀
理宗皇帝同时对府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城墙亦由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石城。因其城墙防御体系完备,堪称古代城建防御体系的典范,有“铁打的宝庆”之誉。
丰庆门
临津门
元代,改宝庆府为宝庆路,属湖南道,辖邵阳县、新化县;改武冈军为武冈路,属湖南道,辖武冈县、绥宁县和新宁县。
明代,复置宝庆府,属湖广布政司,辖邵阳县、新化县;置武冈府,属湖广布政司,辖武冈县、绥宁县和新宁县;后降武冈府为武冈州,属宝庆府,辖新宁县、城步县。
清代,沿袭宝庆府建置,属长宝道,辖邵阳县、新化县、城步县、武冈州和新宁县。
民国时期,废宝庆府,置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区,辖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城步县、新宁县、隆回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第六行政督察公署,设邵阳专员公署,属湖南省,辖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县、新宁县、新化县、涟源县、湘乡县、双峰县。后邵阳专员公署改为邵阳地区,1977年,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1986年,邵阳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辖三区、八县、一市,即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邵东县、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邵阳县和武冈市。
宝庆府城图
宝庆府政区图
老宝庆府地图
清光绪32年湖南省地图
清末宝庆府地图
邵阳市政区图
湖南省老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