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折戟沉沙的日军,朱可夫元帅的成名之战,诺门坎战役详解
首次折戟沉沙的日军,朱可夫元帅的成名之战,诺门坎战役详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希特勒元首所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势如破竹的时候,身为纳粹德国盟友的日本,为何没有抓住这次机会配合德军从东面向苏联发起进攻使其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呢?这一切都要从朱可夫元帅的成名之战"诺门坎"战役说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次给日军带来强烈的心理阴影的"诺门坎"战役吧。
上图为“诺门坎”战役态势图。
关东军的传统"下克上"
"下克上"是日本关东军的"优良"传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的强硬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现场制造事件,用既定事实来逼迫日军高层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这种行为就被称作"下克上"。直至现在,在日本的职场中还偶尔能听到"谁让你这么做的?自作主张,你以为你是关东军吗?""诺门坎"战役的源头就是一起非常标准的"下克上"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初期的日本关东军中的官兵们很多都是世袭的,也就是说很多士兵和军官的爷爷辈就开始在关东军中服役了,这些人桀骜不驯,在关东军中也是刺头,因为在日俄战争中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日本政府对此大肆宣传,再加上这些刺头从小就从当兵的爷爷和父亲那里听取了很多夸大的关于日俄战争中的事情,所以就耳濡目染的对苏联红军多多少少有一些轻视的心理。驻守在苏联边境的关东军们对侵华日军在南方的"战功"眼红不已,再加上他们长期以来对苏军的偏见,他们决定通过一次"下克上"行动来增强关东军在东京大本营的存在感。"诺门坎"战役的导火索是日本关东军中的一个侦察连长,这个连长在执行任务时未经上级批准就带领部下攻击了苏联红军,遭到日军攻击的苏联红军开始全线反击,持续了5个月的"诺门坎"战役就此拉开了帷幕。
上图为“诺门坎”战役中的日军。
各怀鬼胎的苏联红军和日本关东军
在苏联红军遭到了攻击后,苏军的高层十分重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次是日军大规模进攻的前兆还是一次试探性攻击。但其实无论是哪种都不重要,因为当时苏联处于既没有同盟也没有支持者的状态,而且在国际上到处都是反对者,正处于被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包围的境地当中。可以说当时苏联正面对着成立以来最恶劣的国际形势,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统帅部打算在纳粹德国对苏联发起全面入侵之前先把日本打服,让它在德国对苏联发起进攻的时候不敢起兵响应,以此来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情况的发生。所以这一战对苏联来说至关重要,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要获得此战的胜利,而且这一战必须要赢得干脆利落,要用用泰山压顶般的强大攻势打的关东军透不过来气,使其再也不敢生出入侵苏联的念头,以此来达到一战定乾坤的目的。
而日军方面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关东军是日军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在日军内部被称之为"皇军之花",以战斗力强悍和坚强的战斗意志而著称。这是一支十分骄傲的部队,它们对日本军部下达的原地待命的命令极其不满,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轻视,所以就有了前文中提起过的"下克上"事件,关东军打算借着这次冲突造成的既定事实来逼迫东京大本营方面配合他们实现已经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除了对苏联红军的轻视以外,关东军司令部也看准了在"大清洗"中苏军实力大伤的现状准备放手一搏,可实际上为了应对日军的威胁,对远东红军的行动在1937年就已经停止了,此时的远东红军正处于巅峰状态。
上图为正在作战的日军。
双方实力对比
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总共投入了将近6万人的兵力,但是主要参战的步兵部队只有第23师团和第7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炮联队以及第一装甲师团,共计25000余人,其余的部队都是在战争结尾的时候才赶到战场,实际上并未参加战斗。即便如此在这场战役中也可以说日军的精锐齐出了,尤其是日军的第一装甲师团,该师团是日军的绝对精锐,由于日本受限于有限的战争资源和国民经济实力,再加上日本军方的侧重点在海军,导致他们只有这么一个装甲师团,该师团在成立之初就被日军寄予了厚望,并且该师团也是苏军的老对手了,早在日俄战争期间这支装甲部队就与苏军交过手,在日俄战争期间第一装甲师团的主力损失过半,几乎被苏联人打残了。在这次的战役中,苏军方面投入了3个步兵师,5个装甲旅以及大量的重炮部队和一个整编的炮兵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伞兵旅也参与到了此次战役之中,苏军总共约有10万人参战,其中包括500余辆坦克还有350辆装甲车。在航空兵方面日军将第二飞行师团大半的飞行战队都投入了进来,约有450余架飞机参与了进了这场战役,而苏军则投入了800余架飞机,并且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空军还有最近研制成功的秘密武器,苏联将新研发的火箭弹设置了定时引信后装在了战斗机上,利用了日军战机装甲薄弱和飞行编队过于密集的弱点给日本航空兵部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这是火箭弹首次参加战斗,在"诺门坎"战役中火箭弹所创造的十分辉煌的战果直接推动了火箭弹应用在地面部队的进程。在指挥方面,苏军的指挥官是朱可夫,当时的朱可夫还只是苏联众多将领中的普通一员,他的传奇军旅生涯就是从"诺门坎"战役正式开始的。日军方面的指挥官是荻州立兵,在"诺门坎"战役中他被紧急调任第6军担任司令官,身为败军之将,他在"诺门坎"战役结束后被日本军方追究战败的责任,最后郁郁而终。
上图为日军第一装甲师团。
日军的"三板斧"
整个"诺门坎"战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短兵相接,炮战和生物战,我们从短兵相接开始讲起。前文中提到过日军的第一装甲师团也参与了这次战役,日军指挥官在得到了第一装甲师团的指挥权后欣喜若狂,在他们眼里被称为国宝的第一装甲师团是战无不胜般的存在,可是他们却忽略了朱可夫在坦克战方面颇有盛名的事实,朱可夫派出了300辆高速坦克和装甲车在日军的装甲部队中快速穿插分割包围,将日军的宝贝第一装甲师团打的丢盔弃甲,该师团在这场战役中重蹈了日俄战争的后尘,主力再次损失过半,又一次被苏军给打残了,日军其他的步兵联队也在苏联绝对的优势兵力面前被打得屁滚尿流,日军此时开始剑走偏锋,想起了在日俄战争中俄军由于后路被日军切断导致士气大降,从而导致全线崩溃的历史,他们决定派遣一支部队迂回到苏军后方切断苏军的退路,这支迂回到苏军后方的部队是由一个骑兵中队和一个装甲车中队所组成的,共计220人,下辖12辆九二式轻型装甲车和一辆重装甲车,这支偷袭的部队在5月28日的凌晨被苏军给堵在了哈拉哈河边,当天中午的时候这支负责偷袭的部队就向日军发出了求援信号,但当天只有一支32人的日军小队前来增援,于是这支日军决定暂时休战,利用他们的特长在夜晚再发起攻击,谁知入夜后苏军的增援就到了,并主动向日军发起了进攻,这支日军最终伤亡过半,几乎被全歼,它们的覆灭宣告日军的迂回战术失败了,想击败苏军只能从正面战场上下手了。
上图为哈拉哈河上的日军。
日军的指挥官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决定在正面战场再和苏军干一场,他调来了两支重炮联队,决定使用炮兵来发起对苏军的攻击。朱可夫是炮战的专家,早就等着日军的这一手了。在朱可夫实地考察了地势后发现自己这一方完全的占据了地理优势,日军的阵地在哈拉哈河的对面,是处于地势较低的一方,而且最为致命的一点是日军的火炮射程与苏军相比差得太多了。一代名将朱可夫充分地利用了有利地形和装备上的优势,在炮战一开始就占尽了上风,此战重创了日军参战的两个重炮联队。
上图为日军所使用的火炮。
按理说一般的部队在这仗打到这份上的时候都该撤军了,但是关东军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拿出来,这张王牌就是由石井四郎负责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即后来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在被日军被苏联打的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日军指挥官想起了这支占据了关东军一半军费的细菌战部队,将其调来后,由22名敢死队员在哈拉哈河将20公斤的鼠疫霍乱等病毒投入了河中,在投放病毒的时候还有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名敢死队员不知道抽什么风,将病毒溶液从头上浇下后大喊着纵身跳进了河中,投放完病毒后关东军司令部一直在等着瘟疫在苏联军中爆发的消息,殊不知,朱可夫早就通过可靠的情报渠道得知了日军将要在诺门坎使用生化武器的切实消息,苏军严禁士兵们饮用河水,一切生活用水都是从专用的供水管道流出来的,并且为了以防万一军营中还配备了药品和水质监测工具,在苏军有着如此充分地准备情况下,日军自然无法取得任何有效战果,不过731部队正应了"贼不跑空"这句老话,特意赶过来的他们自然不会白来一趟,而且日军也知道细菌战极不人道,为了不给国际社会谴责他们的机会,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所有人都下达了封口令,一无所知的日军基层官兵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仍在以哈拉哈的河水为生活用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最终没能等来瘟疫在苏军中蔓延的消息,反倒是日军内部由于饮用了掺杂生化武器的河水导致部队成建制的失去了战斗能力,最终有1500多人死于他们自己的生化武器。"作茧自缚"这个词被愚蠢的日军诠释的淋漓尽致。隔岸观火的苏军在8月20日对日军发起了总攻,苏军的5个装甲旅与成千上万的苏联红军们在飞机和火炮的配合下胖揍了这3万日军11个昼夜。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损失了两个师团,两个重炮联队也被苏军报销了,还有不计其数的高级军官也阵亡在了这场战斗中,这一战打得日军在德军快要打到莫斯科的时候也没敢北进一步。
上图为苏联使用的坦克。
双方战损及后续
这场长达5个月的战役最终以苏联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苏联在"诺门坎"战役中阵亡了8000人,16000余人负伤,消耗了相当于半个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弹药,在日本的《朝日新闻》中报道有18000余名日军死在了"诺门坎"战役中,朱可夫元帅一战成名,被苏联的最高统帅授予了大将军衔和苏联英雄的表彰。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损失了无数的军事装备,引以为傲的第一装甲师团也被苏军打残废了,可谓是损失惨重。而且这场战役是关东军以"下克上"的形式发起的,大本营本身对其并不知情,愤怒的大本营想将率先开火的那个侦查连长送上军事法庭,却得知该连长已经自杀了,已经死了的人谁拿他也没办法,而活着的关东军高层直接承受了来自大本营的怒火。关东军司令官直田千吉引咎辞职,第6军司令官荻州立兵被转入预备役,几年后死在了哈尔滨。日本媒体称这是日军自日俄战争以来从未有过之惨败,日军在此战过后将矛头对准备了东南亚,大本营中的北上派就此偃旗息鼓,以海军为首的南下派开始在大本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说日军偷袭珍珠港将美军拉下水的行为,与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的战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诺门坎"战役后,日军大本营严令在北方战场不得与苏军进行正面的装甲对抗,各地以修建要塞的防御行为为主。朱可夫元帅在它的回忆录中写到日军作战顽强,执行命令十分坚决,下级指战人员素质很高,但中高级军官墨守成规,指挥水平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准上。在本次战役中苏军最大的困难就是后勤问题,距离苏军最近的供应站在外贝加尔军区,而外贝加尔军区距离诺门坎远达600多公里,所以后勤物资的运送成了最大的难题。
上图为苏军的战利品。
总结评价
"诺门坎"一战彻底的将日军从日俄战争的美梦中打醒了,日军大本营对苏军的战斗力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种极为深刻的印象称之为心理阴影也毫不为过,在强烈的心里阴影下日军在北部战场上只敢被动防守而不敢主动进攻,苏联也得以将布置在日军防线附近的苏联大军调到欧洲战场上抵御德军。经此一役苏联再无北方之担忧,朱可夫元帅彻底的达成了战前最高统帅部给他设定的将日军打疼的战略目标。
上图右侧为朱可夫元帅左侧为蒙古人民军总司令乔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