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博物院:探索历史与文化的宝库
昭君博物院:探索历史与文化的宝库
每逢节假日,昭君博物院都会成为市民热门“打卡地”,大家不仅能够体验这处文化遗产独特的历史风貌,还可以近距离感受独具特色的昭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
昭君博物院是全国唯一专题展示昭君出塞历史文化的场馆,由王昭君墓遗址及其一系列纪念性建筑设施组成,分为王昭君墓保护区、博物馆区和生态休闲区,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游览于一体的专题性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为呼和浩特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王昭君墓遗址,被誉为“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也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战国错金镶嵌绿松石铜带钩、战国虎禽搏斗纹铜饰牌……走进昭君博物院展厅,从一件件来自“很久很久以前”的文物中穿行而过,仿若经历着一场场与历史的邂逅之旅。
“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中国古代和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代表……昭君出塞不仅带来了汉代中原文化,还有很多中原地区的能工巧匠教会了匈奴人挑花绣朵的技巧,为汉朝与匈奴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大家进一步感受到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意义和积极贡献。
昭君博物院社教部主任闵婧告诉记者,作为弘扬昭君文化、和亲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窗口,昭君博物院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馆藏文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主题,重点凸出“昭君出塞 胡汉和亲”,推出了《昭君出塞》陈列展览,并获得全区博物馆陈列展览优秀奖。
据介绍,《昭君出塞》陈列展览分为“故里闺中”“汉宫岁月”“草原春秋”“青冢史话”“千古流传”等五个单元。展览以王昭君生平事迹为主要脉络,文献史料为基础,着重突出了“昭君出塞”和亲事件。勾勒出两千多年前汉代和亲政策、汉朝与匈奴关系和昭君出塞和亲等重大历史事件,进一步揭示了昭君出塞进而形成的昭君文化,成为民族友好团结的象征。
和亲铜像
为了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增强展览的感染力 ,昭君博物院以展览为依托,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扩大线上文化传播渠道,形成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融媒体矩阵,《馆长 请亮宝》《根脉》等大型文博类节目“圈粉”无数,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同时,昭君博物院还推出5D影院数字展示区,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为参观者带来新颖体验,增强了博物馆互动性、参与感。在数字展示区还采用了360度环幕多媒体特效,将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和亲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昭君出塞的文化内涵。
昭君博物院文创空间推出的以“昭君出塞”主题及馆藏文物为设计元素的书签、笔筒、背包、丝巾等吸睛十足,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不断优化文旅体验新场景。尤其在“智慧文创”的引领下,精选“变体鸟形铜饰牌”文物进行二次创作,在数字探源平台上线,利用数字藏品这一新载体让文物被纪念与传承,不断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
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下,文化元素为旅游增添底蕴,让“诗”与“远方”交相辉映。近年来,昭君博物院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昭君文化,推动跨区域联手打造昭君出塞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共同打造昭君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激发旅游发展新活力。
如今,昭君博物院不仅为呼和浩特打造了一张文化旅游新名片,也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化品牌。昭君博物院副院长包苏那嘎表示,昭君博物院要坚持立足祖国北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将继续充分发挥博物院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昭君文化遗产为核心,全面发挥文物资源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在润物细无声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呼和浩特日报 实习记者 刘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