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怎么读_详细释义说文解字字形书法
镐怎么读_详细释义说文解字字形书法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镐
释义
刨土的工具;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长安西北;镐头
拼音
gǎo,hào
同音字
杲、菒
组词
镐洛、镐饮
偏旁部首
钅
笔画顺序
撇、横、横、横、竖提、点、横、竖 、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笔画数
15笔
结构
左右结构
镐编辑
汉语汉字
“镐”,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gǎo、hào,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镐”的基本含义为刨土的工具[1]。
在古文中,“镐”通“皓”,表示光明的样子,如镐镐[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镐”,最初见于金文时代,金表意。表示镐是加热食物的金属器,高表声,兼表用镐来如热食物,食物的温度会升高。形旁简化。后逐渐见于金文,楚系简帛,说文,最后演化为楷书简化版的“镐”,其字源演变图如下[1][2]:
镐的字源演变
镐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词
例句
gǎo
名词
镐头
pick
hào
名词
温器
warmer
镐,温器也。——《说文》
镐京。古都名。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Hao capital
镐洛
王在在镐。——《诗·小雅·鱼藻》
姓
形容词
通“皓”。光明的样子
bright
镐镐
参考资料[1]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镐”字头,请参考“鎬”字。)
【唐韵】乎老切【集韵】下老切,音晧。【说文】温器也。
又【说文】地名。武王所都,在长安西上林苑中。【诗·大雅】镐京辟雍。【传】武王作邑于镐京。【书·洪范传】以箕子归镐京。【释文】镐,胡老反。本又作鄗。
又【正字通】灵夏等地,亦曰镐。【诗·小雅】侵镐及方。【笺】镐、方,皆北方地名。【又】来归自镐,我行永久。【刘向疏】吉甫之归,周厚赐之,其诗曰:来归自镐,镐去京师千里,王肃以镐爲镐京,王基非之。
又【何晏·景福殿赋】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注】皆谓光显昭明也[1]。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镐”字头,请参考“鎬”字:)
温器也。从金高声。武王所都,在长安西上林苑中,字亦如此。乎老切[1]。
说文解字注
器也。从金。高声。乎老切。二部。武王所都。在长安西上林苑中。字亦如此。此于例不当载而特详之者、说叚借之例也。土部堋下引春秋传矣、而又曰虞书堋淫于家亦如是。谓书朋淫之字亦如此作也。武王都镐本无正字。偶用镐字爲之耳。一本有其字之叚借。一本无其字之叚借也。镐京或书鄗乃浅人所爲。不知汉常山有鄗县[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参考资料[1]
书写演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参考资料[3]
书法欣赏
楷书-欧阳询-《虞恭公碑》
行书-俞镐-《三希堂法帖》
草书-王铎-《已巳作秋兴八首》
隶书-娄机-《汉隶字源》
篆书-吴大澄-《书法大字典》
参考资料[4]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摄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镐
广韵
效
上
晧
匣
开
一
全浊
胡老切
ɣɑu
集韵
效
上
晧
匣
开
一
全浊
下老切
ɣɑu
韵略
上
晧
下老切
增韵
上
晧
胡老切
中原
上声
萧豪
见
全清
kɑu
中州
去声
萧豪
杭告切
洪武
上
巧
匣
胡
全浊
胡老切
ɣdu/ɣau
参考资料[5]
中古音系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魏
豪
au
晋
豪
au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豪
ɑu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豪
ɑ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ɣ
ɑu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ɣ
ɑu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ɑu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ɣ
ɑu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ɣ
âu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ɣ
ɑu
参考资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