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将军革命之家的故乡情
赵将军革命之家的故乡情
(一)赵寿山母亲是革命的母亲
曹善慧是赵寿山的母亲,从扶风县逃难来到今鄠邑区,后嫁于赵寿山父亲赵纯正,赵纯正是一个聪颖、正直、孝勤之人。
曹善慧丈夫早逝后,其以艰苦卓绝、坚忍不拔之志,抚育6个子女成人。1935年9月3日,赵母病逝。在弥留之际,嘱儿子为村中办一所学校,并且,把自己一生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拿了出来。赵寿山遵母遗言出资20万大洋,在村中建一私立小学,以母亲名“善慧”为校名,至今尚在。1941年农历9月3日,在善慧小学创办6周年纪念日,赵寿山写有《本校六周年纪念感言》一文。
(二) 赵寿山夫人是革命的女性
赵寿山将军夫人黄居仁,老家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其父是个穷举人。父去世后不久河南大旱,举家逃难陕西,一家6口只有黄居仁得以余生,在陕西户县文意村一家王姓人家落脚。黄居仁从小就嫁到赵家为媳,成了赵家主妇。赵寿山军旅奔忙,黄居仁带着孩子到西安帮零工勉强度日。赵寿山进军汉中时,黄居仁带着子女随军。无论再苦难,黄居仁都支持赵寿山打仗。她保护、掩护藏在家里的共产党,转移电台,埋藏枪支,放哨观风,不遗余力。 从17师娘子关后的整军,到38军中条山驻防以及到后面的河南作战,每一个严重关头黄居仁都会到前线,下边这张照片就是在中条山前线拍摄的。
“西安事变”后,赵寿山部吸收一些共产党的知名人士做参议,就住在其家里,黄居仁尽心尽力,安排他们的起居,保护着他们的安全。后来成为副委员长杨明轩,就多次得到过她的资助和保护。组织了西北情报组,她遵照地下党 传达周恩来的意思,在其协助下建立起西北情报组,保证了我党打入国民党西北战区后勤司令部的杨荫东(赵寿山原来的副官),把胡宗南的兵力配置源源不断的送到彭德怀的手中。赵将军在在河南赈灾过程中,赵夫人没黑没白地给灾民们服务。一个侄女为了上学的经费赌气报名参加了国民党青年军,她几夜谈心,侄女最后听从劝导去陕北参加革命队伍。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陕西在小麦成熟时遭遇连阴雨,赵省长心急如焚,赵夫人根据在河南老家学来的办法,建议用剪刀剪麦穗放到火炕烘干。当省长的丈夫采纳了她的建议,陕西省政府发出文件,推广此法抢收小麦。
(三) 赵寿山的后人有的投身革命,有的努力为革命多做贡献
赵寿山将军还先后将子侄辈中的赵铭锦、赵元介、罗少岚、张兴华、黎辉等,送入延安。侄女赵铭锦加入中共的介绍人就是罗瑞卿。比如,1944年5月,赵寿山将第三集团军等军事情报,让人缩写在一张巴掌大小的纸片上,缝进一床被子里,指派侄女赵铭锦、儿子赵元介等,辗转送往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