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的反转!沙俄名将库图佐夫从弃城之帅,成为拿破仑的克星
临危受命的反转!沙俄名将库图佐夫从弃城之帅,成为拿破仑的克星
1812年,拿破仑未经宣战就率一众大军侵入了俄国。为了占领俄国这块风水宝地,法军可谓动员了几乎整个欧洲的力量,集中了六十万精锐士兵向俄国大举进攻。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仓促应对,损失惨重。
慌乱中,亚历山大一世决定任命时任陆军元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率二十万俄军抵抗拿破仑。战役展开后,他深感法军横扫欧洲之势锐不可当,想要打败这个不可一世的敌人,就必须要选择一个巧妙的作战方法,在库图佐夫的心中,一个以弱胜强的战略正在他那天才的大脑中形成。
一、战略放弃莫斯科
博罗季诺战役后,9月8日凌晨,库图佐夫命令放弃阵地,实行全线战略撤退。他所统帅的撤退大军越是接近莫斯科,他的危机感越重。看着远处的莫斯科,他知道不战而放弃这座城市将是俄国人民和军队难以容忍的事情。
博罗季诺战役时期
库图佐夫非常清楚,智取法军才是唯一办法,如果贸然强攻只能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假设二十万大军因此而覆灭,短期内沙俄不可能在组织如此强悍的部队来与法军对抗,现有的亚历山大宫廷也无财力组建这样一支军队。
但是,现在的沙俄正面临灭顶之灾,生死存亡系于一念。想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要第一时间确定作战的战法。他必须排除所有的障碍,他不能只看到莫斯科这一个方面,而要看到整个沙俄战局。就在波克隆山上,库图佐夫毅然决然地决定:全体军队和军民放弃莫斯科,绝不拖延,只留给法国人一座烧焦的空城。
反映焚毁莫斯科的油画作品
为此他找到著名的游击队员菲格斯尔大尉,决定让他们在军民全部撤离后,将整个城市全部焚毁。后者不久后来到库图佐夫面前报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引火物也都准备好了,拿破仑进城的第一夜,莫斯科就会燃烧起来。
当然沙俄内部也有很强的反对声音,尤其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最为激进。一些安排在军队中的亲信向他反映说,库图佐夫想要放弃莫斯科,说他是莫斯科的背叛者;还有人说库图佐夫是一个野心家、一个疯子,目的只是为了自己未来在军中的地位而已。
愤怒的沙皇于是召见库图佐夫询问当中的缘由,后者并没有直接回到这一问题。沙皇可能是被将军的态度所激怒,不禁愤怒地大喊道:"你必须要为失去莫斯科而令祖国蒙羞的事实,来承担一切后果!"但库图佐夫仍然不予回答。他以沉默回答沙皇,继续率领俄国大军撤退。他相信自己的战略一定能胜利。
进入莫斯科的法军,留给他们的只是废墟
1812年9月14日,在最后一个莫斯科居民撤离城内后,库图佐夫下令将整个城市全部焚毁,任何有价值的物品都不要留给法国人。当拿破仑进入城中后,留给他的就只是莫斯科的一片片瓦砾与焦土。
二、分割包围夺胜利
撤退大军到达洪帕赫拉后,库图佐夫命令后卫继续向前方撤退以吸引法军,他自己则率大军迅速而隐蔽地转上另一条大道,对法军的运输线进行截断。库图佐夫的策略是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设法绕到敌军后方,形成相对的优势兵力,切断法军的后勤供应线。
冬季即将到来,只要断绝了法军后勤补给,必将致拿破仑大军于死地。为了使得这次策略成功,库图佐夫开始隐蔽自己,就连司令部的位置都成了一个谜,在他眼中除少数几个指挥官外,剩下的人都一概信不过。
他曾开玩笑说:"统帅所睡的枕头也不应该知道统帅的思想。"这样的谨慎与小心正好符合了他严守秘密本身是他坚定不移的人生信条。俄军在塔鲁季诺安营扎寨后,库图佐夫立即抓紧整休军队、积蓄力量。一支又一支的俄国武装队伍从四面八方来投奔兵营,准备反抗外国侵略者。
在库图佐夫的训练和指挥下,这些被改为游击队的武装开始在国内游击作战,这令本来就深陷战争泥潭的法军心惊肉跳。据史料记载,法军在莫斯科逗留期间,有三万多人被打死和俘虏,而这一时期在森林中活动的游击队几乎没有损失。
不久之后,俄罗斯严酷的冬天来临了。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对于缺乏过冬装备和粮食的拿破仑大军是不可战胜的天敌。为此,拿破仑在沙俄多地但建立了巨大的后勤补给仓库。按照他的想法,法军如果能保证与欧洲的联系畅通无阻,那么就完全可以继续从被征服的国家获得兵员和粮食。
但现实却十分地骨感:作为侵略的一方,拿破仑失去了夺取胜利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人和。而相反,库图佐夫兵力虽然不及法军一半,但他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他得以顺利束缚了拿破仑的手脚,让后者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而无法自拔。此时的莫斯科已经被拿起武器的人民团团包围,法军无法在莫斯科坚持下去了。
三、来之不易的胜利
失去了后勤补给的法军终于崩溃了,在完全被毁坏的斯摩棱斯克大道上,士兵们不再服从军官,士兵之间为了食物和御寒的衣物,可以不顾同袍之情,而展开近乎残酷的厮杀,士气可谓一下低落到了极点。
据估算,法军两天内炸毁了100多辆炮弹车,还有许多炮弹车由于俄军的迅速撤退而被弃置在路上。至于士兵的武器与后勤装备的丢失更是难以计数,队伍此时只有一个愿望:活着离开沙俄的领土。
库图佐夫的隐忍和沉着取得了效果,他的预言——法军必将逃离莫斯科也成功实现了。之后沙俄军队集中了一支激情振奋的强大的后备部队,当法军在逃离莫斯科时,出其不意地堵住了后者的去路。
行动中,沙俄军队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因而得因而得以迅速开进。战斗在别列津纳河畔打响,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沙俄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库图佐夫对战果异常满意。相反,这次轮到拿破仑彻夜未眠,这位伟大的统帅感到难受,进军沙俄的想法被彻底打败。
这样的天气,库图佐夫看到,他已无需再牺牲任何一个土兵就能让拿破仑自己走向灭亡。而在此之前,包括沙皇在内所有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之前战略性放弃莫斯科,不仅迷惑了拿破仑,还让自己赢得了反击的时间,最终赢得了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的胜利。
而就在6个月前,拿破仑趾高气扬地出现在涅曼河畔,他的50万大军源源开进俄国,现在他的身边仅剩下一千名士兵,可以说拿破仑遭到毁灭性的失败。战争开始以来,从他被沙皇请回到俄军当总司令至今日,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他就打败了拿破仑。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亲自来到军中。当看到数十面缴获的敌军旗帜铺在他的脚下后,倍感兴奋的沙皇向他颁发了俄军的最高奖赏——乔治十字勋章,一代军神也在此时达到了军旅生涯的最高阶段。
结语
此后的日子里,库图佐夫率领部下又在沙俄各处打了多场胜仗,直到1813年的4月28日,这位俄国历史上优秀军事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68岁。
当他的灵柩回到彼得堡时,数十万民众夹道迎接这位伟大的军事将领,将军的遗体最终在喀山大教堂安葬,一代军事奇才走完了伟大的一生。
参考资料
1.《俄罗斯帝国历史》
2.《罗曼诺夫王朝衰亡史》
3.《俄法战争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