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立:与杜琪峰、周星驰、徐克一起走过的日子|亚洲电影大师对话
胡伟立:与杜琪峰、周星驰、徐克一起走过的日子|亚洲电影大师对话
◎5月29日(周三)21:59,本期《今日影评》特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倪骏,为您解读《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的AB面。敬请关注。
2019年5月25日,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采访机会,制片人及整个宣传组的小伙伴都无比激动。
“亚洲电影大师对话”系列又添一篇新章。
这位大师是谁呢?
先卖个关子,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1990年的刘德华,几乎隔两天就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就你这声音,还想唱歌”。
服吗?
不服。
他的努力和天分大家有目共睹,但十几张唱片的惨淡收场,让他自己都难免有点意冷心灰。
直到,那个人的出现。
杜琪峰在拍电影《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的时候,想到是不是可以请刘德华唱主题曲。
众人质疑,这个人却欣然接手。
他根据刘德华的音域写了首仅跨9度的歌,把他声音最浑厚有磁性的部分呈现出来。他甚至固执地拒绝了刘德华删除二胡前奏的提议,这首歌被原封不动地推了出来。
谁能想到,几乎一夜之间,1991年的香港,每个人都在传唱:
如何面对 曾一起走过的日子
现在剩下我独行 如何用心声一一讲你知
从来没人明白我 唯一你给我好日子
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义
刘德华的浪漫深情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次年,刘德华被当时香港最热的《东方日报》评为“四大天王”,再也没人说刘德华不会唱歌。
这首歌叫《一起走过的日子》。
曲作者就是电影配乐大师——胡伟立老师。
实际上,胡伟立曾为数千集电视剧和百部电影作曲配乐,包括电视剧《火玫瑰》《大时代》、电影《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东方不败》《黄飞鸿3》《醉拳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国产凌凌漆》等。
1995年电影《梁祝》(与黄霑、 雷颂德、黄英华合作)更是斩获了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尽管辉煌,但声名还是其次。对于香港电影粉丝而言,胡伟立的一首首音乐就像是本时代影集,音乐一起,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味道就扑面而来。
到胡老师的家里,是上午十点半。
天气正好,阳光满满从大落地窗里涌进来,露台上的花开得很盛,胡老师和夫人正站在电梯口等我们。最初我和摄像老师还有些拘束,倒是胡老师夫妇,几句简单的寒暄,然后张罗着给我们开空调、倒茶,就像是认识很久的朋友。
Part.1
五十岁的新港漂
今日影评:您的人生经历最让我意外的,是您50岁那年离开北京到香港发展。我知道您出生在香港,两岁就已经回到江苏,您的所有成长经历其实都与土生土长的江浙人没有差别。1986年,您已经在电影学院待了十几年,正常的发展路径可能是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学者。
为什么会突然间决定离开学校,到香港去走商业化的发展?
胡伟立:其实我去香港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商业化的发展,我这个人一直跟别人不太一样,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思考得比较多,我不喜欢重复自己。
如果我一想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那时候我就跟这个老教授一样,跟那个老先生、老太太一样,我觉得不好玩。
人生就是在不可知的时候最好玩。可是很多人对不可知的东西很恐惧,都要100%有把握了再踏出去第一步。我从小就比较冒险,闯祸闯了很多,失败也失败了很多。
今日影评:您去香港发展之前已经有邀约了吗?
胡伟立:没有。因为我太太是华侨,所以她有机会到香港去,两年以后我去家庭团聚。我刚去的时候天天就逛逛街,看看香港街景,上菜市场买点食材给老婆做饭。
我觉得有点吃软饭的感觉,感觉不太好。那么我就找活儿,正好有个舞蹈学校需要钢琴伴奏,我就去了。人家说你谱子呢?我没有谱子,我的谱子都在我的脑子里头。他们讲一二三四,我根据他的节奏弹,有时候即兴弹一些歌,一小时38块钱港币,感觉真好,弹两分钟就一块多钱。
后来开始教小提琴、教钢琴,进乐队以后有个机会进TVB,就走上了在香港的影视音乐这条道路。
今日影评:什么样的机会呢?
胡伟立:我有个哥那时候在香港是立法局议员,跟香港的大腕儿都很熟,有天他问我,想不想上电视台啊?我说我不好意思跟你说就是了,我一直想。他叫他秘书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亚视,一封给无线。亚视没理我,无线两个礼拜就来了,去了以后一看见我这个情况,他马上就把我留下了。
我退休到加拿大之后,当时那个TVB的人事部经理跟我说,“胡先生你知道吗?那时候我们每个礼拜开会的时候都讨论你”。
那时候TVB是没有作曲的,当时TVB跟唱片协会打官司,被唱片公司封杀,所有唱片协会的音乐都不让他们用。到最后就剩几个小公司的音乐,抒情的就那几段,紧张的就这几段,就那样几段来回用。我说烦不烦?一看电视剧每部都是这样。
今日影评:后来怎么解决的呢?
胡伟立:我自己掏钱在街摊上买了很多线,很多连接头,还有一些最基本的设备。我父亲是工程师,我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很强。我用那些剧的主题做各种情绪的音乐,每个剧的音乐基调就统一了。当时《火玫瑰》《大时代》那几部戏还是很轰动的。
后来,我给他们建了一个音乐工作室,把我自己学到的东西都教给他们。有人说“哎呦,你怎么可以把东西都教给他们,到时候把你饭碗给抢了。”我说这些都只是技术手段,创作的东西在我脑子里头,在我的经历里头,这种东西是谁都抢不去的。
Part.2
在香港站稳脚跟
今日影评:哪部作品让您在香港立稳了脚跟?
胡伟立:那时候做电视剧,人家已经开始注意我的配乐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吧?
真的站住脚是杜琪峰后来成立公司拍电影,有几个小片子让我试试,我就帮他做。当时也是一般的片子,我的音乐还是帮了他的。试了一部以后,他就拍那个《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
电影《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
今日影评:《一起走过的日子》。
胡伟立:对,就是这首歌。那算个大片,那时候花了80万港币,排一场爆炸的戏,他把我叫过去,在摇片台上一边摇一边看。那时候的监视器实际上就是利用光学把片子投上去,绝对没有像现在的4K这么高清,但那时候已经很震憾的,因为香港人这种大场面的东西不是很多。
这个地方我想配首歌,他让我想,看看刘德华行不行。当时我听过刘德华几首歌。
今日影评:当时听过他什么歌?
胡伟立:他那时候的歌我都已经记不住了,当时他已经出了十几张CD了,我找了几张去听。听完以后我就根据他的音域写歌。那首歌只有9度,8度多1度,就把他声音最好的部分呈现出来,不让他在发声的时候有负担,当然我也否掉了好几个版本。
唱片监制听完小样以后,一天从早听到晚,还拿给别人听。他说这首歌一定会火。
当时刘德华不喜欢前头那个二胡,说能不能改?我说不能改,这是特点。一种内在的悲情,一种苍凉感。所以它的节奏比较快,紧赶慢唱。小美那个歌词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呐喊。
今日影评:大家都说,是通过您的歌才知道刘德华是会唱歌的人。
胡伟立:这是刘德华上回给我发的那段视频里,他这么说的。
我觉得刘德华是个很努力的人,而且,他自己心里知道是要怎么去做的。所有人都有长板、有短板,看人的时候,你要看他的人品和对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至于刘德华,永远不会有第二个刘德华。
今日影评:所以您做电影,最早是跟杜琪峰老师合作。
胡伟立:在香港是。
今日影评:再后来是周星驰。
胡伟立:对。后来杜琪峰拍了《审死官》,同时王晶和程小东拍《鹿鼎记》,《鹿鼎记》有两部上下集,所以这三部周星驰的片挤在一块儿。就在两三个礼拜里,我要把这三部电影的音乐都给弄出来。
电影《审死官》
你现在去听听,《审死官》的音乐跟《鹿鼎记》的音乐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没有。因为我知道那个《审死官》是清装的,《鹿鼎记》也是清装的,我得把这两个风格完全给它区分开来。
电影《鹿鼎记》
Part.3
与杜琪峰、周星驰、徐克一起奋斗的日子
今日影评:您跟哪位导演最有默契?
胡伟立:合作最多的导演有杜琪峰、徐克,再后来是周星驰、李力持,还有TVB的李国立什么的。刚开始也是很困难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合作多了之后,往往他们只要说什么我就明白要什么。
今日影评: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
胡伟立: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因为很多事情是突发性的。像《东方不败》,就是我72小时没有睡觉给徐克搞出来的。
电影《东方不败》
船头有个西班牙男人在那儿唱歌,我说唱什么歌呢?他说不知道,我就让他摆样子就唱,你写喽。
我说怎么写,还得对着他口型写,还唱西班牙文。西班牙风格我还是掌握的,Flamenco什么的都很熟悉,曲子还可以写出来,但是词我不行。我赶紧跟我爱人说,找几个能唱西班牙文的。
后来有一个歌唱者是意大利留学的,能够掰扯几句西班牙文,我说没办法了,没时间找了,连录音棚都没有时间找,就在我那间屋子里录。
香港你知道地方都很小,大概这个屋子的三分之一吧。我就在边上挂了些帘子,弄个墙纸,加上很多效果器,让他唱,唱完他说行不行?我听几句的确是西班牙话,就行了嘛。
今日影评:类似的事情多吗?
胡伟立:像这种事情很多很多,其实应该是在前期就把歌录好,拍摄的时候就放着音乐,他跟着音乐去唱,就简单很多。包括那个《唐伯虎点秋香》,周星驰打鼓那段,也是弄得我焦头烂额。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到录音的时候,说鼓的音乐呢?我说这个东西已经拍完了怎么配,节奏很乱,速度又快。
当然他心里头有他的音乐节奏,可是你知道拍的时候,这个地方慢了,到那个地方又快了,就完全不是统一的,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东西在那儿。
今日影评:当时给您的时间紧张吗?
胡伟立:你知道在香港拍一部片子时间很短的,只用一个月,甚至几个礼拜就拍完了。
当时是在混录的时候出现这个问题,我说这段先放一放,四点多了我才回家,第二天九点钟我抱着这段,拿时间码把画面和音乐给它锁上。把每个点用一个鼓来做,先把几个主要点弄好了以后,再去根据他的情绪发挥,敲打灯罩什么的。
那天混录的时候正好澳洲有个代表团来参观,他们说这不可能。第二天我把音乐给他们一配上,录音棚里头,那帮人都鼓掌了。
我就讲为什么导演愿意用我呢?因为有很多人就撂挑子了嘛。他们会说,这怎么可能,这应该是你们的失误嘛,应该先录好一段鼓的节奏,完了拍的时候现场再去拍。
今日影评:看来您的音乐创作也比较快。
胡伟立:72小时是我最快的一次,一般的片子就是10天。我连看片子到跟导演沟通主题、定音,也就是一两个礼拜。
电影《醉拳2》
电影《太极张三丰》
成龙那部《醉拳2》给我的时间多一点,两个礼拜。《太极张三丰》是十天,我还要录乐队。那是非人生活,现在有时候都做噩梦。
今日影评:那时候您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胡伟立:那时候签约嘛,有的签约了以后档期往后拖,有的又往前了,最恐怖的时候一个月四部片子堆在一块,那真是地狱,现在想起来都要做噩梦。
我就在我的工作室里贴上了各个电影的主题和第二主题,这个是完全民乐的,那个是爵士乐的,这个又是交响乐的。找电影的主题是很要紧的事情,你看了电影画面以后,要立刻在你的脑子里头设计出一个准确的音乐形象。我把这些片子的主题定完以后,再按顺序做爱情的,打斗的,悬疑的。
我在香港的时候,平均一天睡三到四个钟头。
黄霑
所以我在60岁的时候,我要退的时候,黄霑和徐克说你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你为什么退?我说我再做下去我会猝死在这个工作台上。
Part.4
音乐永不终止
今日影评:您退休之后还做音乐吗?
胡伟立:我最近几年都在做公益,我觉得搞音乐、做艺术的时候,不是每次拿出来东西都要收钱的。
我马上接一部片子是讲血友病的,导演说你不收钱的话,我给你一个红包吧。我说我一收红包,我觉得我做公益的心就有污点。像前几天香港武师公会有一个纪录片要用我的音乐,我就授权给他们免费的音乐。
网上的音乐很多不是属于我的,是别的公司去收费,我自己的音乐十几年前就无偿地放在网上,让大家去听。我觉得够吃够喝就可以了,一个人开心不如大家都开心,是吧。
这次我给资料馆的《盘丝洞》配乐,很多喜欢我音乐的朋友来听,我就很感动。
电影《盘丝洞》
今日影评:您的回忆录为什么叫《一起走过的日子》?
胡伟立:因为这首曲子知道的人比较多。实际上这本书是我自己放在网上的,因为我在玩命工作的时候,常常忽略了我的家人和子女,所以有时候他们对我的工作并不了解。
我自己现在很遗憾的是,13岁我的父亲就死了,我父亲以前的事我知道得很少。我就想写点东西,留给孩子以后看,知道爸爸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在我的博客上头陆陆续续地写了一些东西。正好复旦大学想出这本书,作为香港电影史的一个旁衬。
还有就是我觉得这本书所记录的,就是我和我的家人、朋友、学生,或者喜欢我音乐的人,我们在一起走过的这么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