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握手》——特殊年代里流传量最大的手抄本文学作品
《第二次握手》——特殊年代里流传量最大的手抄本文学作品
《第二次握手》,作为特殊年代里最重要的手抄本文学作品之一,它绝对算得上一部奇书:从1963年初春,作者张扬在落雪的午后写下第一个字,到此后的十多年间,多次重写,较完整的易稿就多达五次。从1970年起,此书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抄,成为文革时期流传民间影响力最大的六部手抄文学作品之一。
在《第二次握手》传抄成风的七零年代,它的流转受到“四人帮”的严查和围剿。作者张扬在历经多年艰难困苦之后,还是在1975年1月还是被捕入狱,在监狱中服刑整整四年,直至文革后的1979年1月才平反出狱。
《第二次握手》不同于那个时代大多数手抄本文学作品的粗制滥造,它的文学水准较高,甚至远高于那个时代许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作品。故事以主人公苏冠兰和丁洁琼的恋爱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一次海湾风暴救助事件中相遇、相识到相爱。由于不能顺从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加之受到家庭的干涉和反对,又有许多身边人事的极大干扰,两人只好选择分开,开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第二次握手”——这是他们在分别二十多年以后,精神升华之后的复杂情感故事的融合和交集。然而,这也是两位主人公及作者张扬命运多舛的开始。
多年以后,留学海外已经成为著名核物理学家的丁洁琼深怀对祖国热爱之情,破除重重障碍回到祖国,希望能为国家效力。然而,回到国内、心有所期的她却发现曾经的恋人、作为化学家的苏冠华已经成为人夫,嫁给了其干姐叶玉菡。丁洁琼心意凉凉,就在她悲伤的要再次离去时,周恩来总理赶到机场对她进行了说服和捥留。丁洁琼决定抛下私情,留在祖国工作。
围绕着主人公时隔多年以后的两次握手,点出了在特殊时期,这种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爱情中所包涵着的道德情操和博爱大义。
作品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丁洁琼和苏冠华,作者还将另一个代表着中国女性典型特征的人物——苏冠华贤惠、温和执着的妻子叶玉菡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看起来她更像是丁、苏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中的配角。
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和影响,加上故事中三个高品格男女主角之间更高精神情操的陶冶及博爱之心的渗透和影响,以及作为科学工作者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对工作的热爱,使他们三人最终放下了心中的狭隙,开始了一种崇高、美妙的合作关系。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又充满了平和包容之爱的作品却在那个时代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视为“流毒”、视为“洪水猛兽”,不但对作品进行封禁和查抄,对作品的起源和作者更是一追到底,迫害和惩罚也是变本加利。为此,“四人帮”甚至成立了专案组。最终,《第二次握手》被定下四大罪状:一、利用小说反党;二、吹捧臭老九;三、鼓吹科学救国;四.不准写爱情,还非写不可。
多年以后,张扬在其回忆录中讲述了《第二次握手》的写作经过和他为了这部作品的艰难历程。
从1963春心血来潮的第一稿到在1972年12月29至1975年1月7日再度被捕之前的两年零九个月最后一次写下的二十万五千字的第五稿,十二年时间,无论是在乡下插队的小窝棚里,或是调查审讯的间歇空当,亦还是在逃亡的路上,张扬从未放弃过对《归来》(《第二次握手》)的创作和修改。在路灯下写,在乡下的小旅馆的油灯下写,在车站的候车室写,在工厂宿舍里写,在汨罗乡下借着屋外映进的雪光写.......。
多年间,张扬住过鹿洞(反动军阀何键修的“模范监狱”,“文革”中关押过不少重要人物)、住过猪棚,在不同的看守所呆过的时间加起来不比有的人坐牢的时间短......。当然,最后一次坐牢——1975年1月到1979年1月,这是他人生们至暗时期,当然,这也是他人生中曙光到来前的最后一段艰难岁月。
1979年1月18日,度过了艰难青春时代的张扬已经三十三岁,他终获释放,常年的牢狱之苦使得他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精神和肉体都快到崩溃的边缘,体重不到40公斤。《第二次握手》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出版在即,张扬在北京结核病医院的病床上支起了小书桌,又开始奋笔疾书,短短的50多天,完成了二十五万字的定稿。
这是命运多舛的《第二次握手》历经十多年的磨难第一次“正版”现身在亿万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