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外形特点有哪些,瓢虫的外形和特点是什么
瓢虫外形特点有哪些,瓢虫的外形和特点是什么
本文目录
1.瓢虫的外形和特点是什么 2.瓢虫的动作特点有哪些 3.瓢虫的特点 4.瓢虫外形特点有哪些简写
瓢虫的外形和特点是什么
《昆虫记》瓢虫的特点和生活特征如下:
特点: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鞘翅背面无明显的刻点等特征也有助于与其它近似科相区别。但有些瓢虫的体长形,长于体宽2倍以上,如北美产的大斑长足瓢虫。
生活特征: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冬天,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瓢虫聚集的景象。
秋天,田间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
简介
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
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
瓢虫的动作特点有哪些
七星瓢虫的特点: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
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头部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缘上各有1个淡黄圆斑,复眼黑色,触角褐色,口器也是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背上有对称的七星黑斑,故称为“七星瓢虫”。
扩展资料
七星瓢虫的成虫和幼虫主要取食多种蚜虫。以菜蚜、麦蚜、棉蚜较喜食,也可取食少量棉铃虫、菜青虫的卵粒和低龄幼虫,以及其他小型昆虫,有时可取少量花粉。
取食蚜虫时,常将蚜虫咬住咀嚼后吞下,有时将蚜虫只咬1小孔,吸食其体液,仅留下残壳。1头成虫日食蚜量120~150头。
幼虫食蚜量因龄期不同而异。1龄日食蚜20~30头,2龄20~60头,3龄120头左右,4龄200头以上。
七星瓢虫偶尔会吃一点蔬菜,主要是会吃油菜、菠菜、生菜、白菜、油麦菜等叶类蔬菜,不过并不以蔬菜为主要食物。
瓢虫的特点
瓢虫的特点主要指形态方面,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瓢虫的特点主要指形态方面,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瓢虫外形特点有哪些简写
瓢虫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瓢虫外形特点有: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体表较硬,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别。有触角且分节,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且分节。
以上就是关于瓢虫外形特点有哪些 ,瓢虫的外形和特点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瓢虫外形特点有哪些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