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东西方混血儿,中国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
王德民:东西方混血儿,中国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
学渣还是学神?
如果世间众人分主配角之命的话,王德民便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命。
他父亲因医术高超,被推选为同仁医院的副院长,他母亲也因瑞士高材生的身份,在中央外贸学院里当外教。
在这样的高知家庭中,王德民虽不用整日为吃喝发愁,但不代表他的童年过得轻松。
为了让孩子快速掌握英语,他的母亲从小就用英语与王德民进行沟通。
在这种全英文的生活环境中,王德民不多时便掌握了英语交流,可也导致他在小学四年级之前竟然是一个汉字都不认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父母想尽了办法,但全都无功而返,反观王德民这边,学不会汉字的他,只得采用背书的方法去背汉字的形状,但这不是办法的办法终究是长久不了。
沟通的困难,外加是个“学渣”,一时间学校同学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看着远处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落寞的王德民便在心中立下誓言“我一定要学会汉语”。
光有决心不够,同时还要有实现决心的行动,凭借一股子“狠劲”,没过多久他便可以和老师们正常交流。
再有了汉语这块“敲门砖”后,王德民的学习路变的畅通无阻——仅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来到了年级前几的位置。
看着王德民近乎“神迹”的表现,老师和同学们傻了眼,心中嘀咕着“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学神吗?”
随着可以和同学正常交流,凭借超高的情商,不多时困扰他多年的问题——没有朋友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高考近乎满分却被清华拒绝?
时间一晃,王德民便过完了自己的高中生活,1955年参加高考的他,凭借扎实的学科知识,可以说交出了完美答卷——仅差几分便可取高考满分。
对于这傲人的成绩,可给王德民的父母高兴坏了,在他们的眼里这种成绩清华北大不是随便挑。
但天有不测风云的是,经过多日等待,王德民非但没有等到通知书,反倒是等来了清华北大拒收通知——“家庭成员政审不合格”。
没错,当招生办的人看见他的相貌后,便深入调查了他的身份,而这一查便查出了他母亲瑞士人的身份,担心带来负面影响的校方便拒绝了王德民的入学申请。
就这样,王德民只能去自己的最后一个志愿北京石油学院学习。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就是在石油学院里,他将找到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石油,但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来到学校后,因为先前的大学录取上的打击,王德民很长一段时间缓不上劲来。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他一门心思的扑在了学习上,可就在这时,他的容貌给他惹出了祸端。
“你好帅啊,咱俩可以试着认识一下吗”?
没错,随着阅历的堆叠,王德民的眼神愈发的深邃,再配上他那俊逸的脸庞,一时之间收获了万千迷妹。
但这对于现在一心只想学习的王德民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磨难。
对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内耗,王德民为自己的未来女友立下了两条规矩——不会陪女朋友,女朋友也不能打扰他。
看着这搞对象和没搞没啥区别的两个条件,追求者纷纷望洋兴叹。自此,王德民的耳根子变的清净起来。
在没了外界的纷扰,王德民再次投身知识海洋,经过“十年磨一剑”后,毕业的王德民迎来了自己“亮剑”的机会。
“利刃出鞘”
“妈,西方科学家都嘲笑到咱们脸上来了,我不能置之不理,我要去大庆证明他们都是错的”。
原来,在毕业后学校和王德民的父母都希望他能留在学校工作,可对此王德民却想去油矿一线——大庆油田工作。
因为当时西方石油科学家曾多次公开嘲讽“中国不是海相沉积,所以是一滴油都没有”。
看着这些人可憎的嘴脸,拥有一颗赤子心的王德民哪里能咽下这口气,在1959年9月,得知黑龙江大庆出现油矿时,王德民便恨不得飞过去一探究竟。
在王德民的据理力争下,虽舍不得孩子,但考虑到以大局为重,他的父母松了口——1960年,王德民来到了大庆油田地质室工作。
由于是石油开采的一线,那日子可不是一个苦字可以概括的,因此,当时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个富家出生的公子哥能呆的住。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看走了眼,王德民在一线一呆便是小半年,在这半年里,王德民终日都要和同事扛着100多公斤的器材工作,大量的劳动让他手上布满老茧,石油与日晒也使的他浑身上下只有牙白,但即便如此他的神态依旧怡然自得。
“奋斗道路上的人最幸福”,便是对当时他最好的评价。
1960年年末,随着勘探的深入,王德民发现国际上公认“赫诺法”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并不适用,对此本着“中国问题应该立足中国国情”的原则,经过三个月的不眠不休后,他总结的“松辽法”横空出世。
也因为这项研究,他在1963年被评为科研标兵。
1970年,随着石油的开采量提升,新的问题随之来临。
“德民,你看着开采出来的石油里有一小半全是水,在这样下去开采器材非被侵蚀坏了不可”。
看着周边人的叹息,王德民再次挺身而出,带领着团队冲向一线。
经过一年多的实地探查,以及数以万计的实验证实,王德民团队交出了满分答卷——一套自制的偏心配水器。
凭借这股对石油的热爱,王德民一共在大庆油田上干了50多年,在这50年里,他不仅凭借一手聚合物驱油技术,使得大庆油田每年的石油开采量增加600万吨,随后更是在2000年研制出新的驱油法,使驱油率上升到原基础的50%以上。
对于这样一位为国家立下大功劳的重臣,国家自当给了他众多奖励,随后在2016年4月的时候,为了褒奖他立下的丰功伟绩,更是特批一个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现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王老院士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他心里依旧放不下对中国石油勘探的挂念。
为了帮国家在燃烧最后一丝余热,他每天都会锻炼身体,随后还会带着工科生特有的严谨每天喝18克白酒。
而对于因年轻帅照流露而引起众多网友称赞一事,他只是平静的回复道“容颜相相较才华过于容易流失,不需要称奇”。
小结
王炸的开局,充实的人生,拿着主角剧本的王德民,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与坚持,可谓一生惊人。从初到大庆,他不畏艰辛,再到后来他成就石油伟业,名字高挂于星空之上。
王德民用一生诠释了“大丈夫当以出力为本”。他是真正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用毕生的心血照亮中国的科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