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此地丢失128年,古称“不周山”,一个名字大家都熟悉
中国此地丢失128年,古称“不周山”,一个名字大家都熟悉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帕米尔高原:失而复得的珍宝
自古以来,中国的壮丽山川一直以来都是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的见证者。在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上,藏匿着无数传奇故事,如西汉时期山海经中所提及的不周山,以及《列子》中流传的共工故事,均与之息息相关。不周山,曾经位于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一个不合的角落,直至今天,这片地方的美丽和神秘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然而,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不周山的神秘面纱已经揭开,现今被广泛称为帕米尔高原。尽管这一事实在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早已有人推测,但令人惊叹的是,很多人却对这一珍贵的宝地所知甚少。早在两汉时期,帕米尔高原又被称为葱岭,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留下游记。
著名的唐代大师玄奘便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了对葱岭的详细记载,而马可·波罗也在他的游记中特别提及了这片地区。由于其海拔之高,葱岭周边几乎寸草不生,生物稀少,甚至连水都难以煮沸。中国自两汉时期就开始管理帕米尔高原,这一统治一直延续至清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帕米尔的名称逐渐取代了葱岭,清政府还特派官员进行地形测量,并根据地理情况为这一地区命名。在清朝鼎盛时期,帕米尔高原全部处于清政府的统治之下。然而,随着清政府的日益衰弱,英国渴望掌握中国西藏,而沙俄则瞄准了新疆。于是,两国秘密签订了英俄协议,英国获得了瓦罕帕米尔,沙俄占领了北部地区。
中国卷入多年的军阀混战,西北边疆无暇顾及,领土不断流失。然而,即便如此,中华民国时期仍坚持声称对帕米尔高原拥有主权。直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和阿富汗政府协商划定了中阿边界,放弃了瓦罕帕米尔。
然而,2011年与塔吉克斯坦的勘界协商后,中国收回了1158平方公里的帕米尔地区领土,两国边界最终得以确认。经过128年的分离,中国终于收回了这一珍贵的土地。帕米尔地区以其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而著名,兼具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但前往旅游时务必携带足够的氧气,因为这里的天气变化迅猛,海拔高达5000米。
帕米尔高原,这块失而复得的宝地,见证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它的名字或许在不同的时代有所更替,但其独特之美和丰富的历史传承永不凋零。如今,它重新融入中国的怀抱,延续着古老的传奇,向世人展示着其神秘和壮美。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