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大的刽子手:他帮希特勒组建了臭名昭著的“警卫旗队”
有史以来最大的刽子手:他帮希特勒组建了臭名昭著的“警卫旗队”
在那些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黑白纪录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志得意满的希特勒向山呼海啸的人群行着纳粹手礼,在他的周围则密布着面无表情、像机器人一样僵直站立的黑衣人。这些家伙和美国大片《黑衣人》中的“黑超特警”却毫无关系,他们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成员,正是这些鹰犬在日后组成了纳粹党的“御林军”,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武装党卫队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
私人卫队关系之直接关系到希特勒的人身安全以及他未来的军事战略,希特勒受命于海因里希·鲁伊特伯德·希姆莱来组建这支队伍。彼时的希特勒并不知道,“忠诚的海因里希”并不忠诚,他的野心和凶狠绝不在希特勒之下,战争末期,他企图单独和英美媾和谈判,被发现后被免除一切职务,之后化装逃亡,途中被俘后自杀。德国《明镜》周刊中对希姆莱的评价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刽子手”。
恶魔出世
20世纪20年代,带有政治目的的流血械斗经常在德国的大街小巷发生,政客没有一支可靠的打手队伍都不好意思和对手打招呼。1923年,本着打击别人,保护自己的目的,纳粹党决定成立自己的打手组织和保卫部门,前者就是后来被称为“褐色瘟疫”的冲锋队,后者就是负责保护希特勒人身安全的总部卫队,后来一度改名为“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1923年11月,希特勒因为发动“啤酒馆暴动”锒铛入狱,他的卫队成员也是树倒猢狲散,只有冲锋队逃过了被取缔的命运。等希特勒从监狱中出来,他郁闷地发现冲锋队这支规模庞大的准军事组织竟完全按照参谋长恩斯特•罗姆的指挥棒行事,希特勒这位冲锋队全国领袖反而成了局外人。为了平衡冲锋队的势力,希特勒召集了昔日的卫士,重建了总部卫队。几周后,总部卫队被更名为党卫队。1929年1月6日,希特勒任命海因里希•希姆莱为党卫队全国领袖。
希姆莱可不是等闲之辈(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冷酷狡猾、野心勃勃的恶魔,甚至是第三帝国野心家中最不择手段的一个),他和希特勒一样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加入了德国陆军,不同的是希特勒在战斗中负过伤,而希姆莱完成军训时战争早已结束了。此后,希姆莱当过农场主,干过技术员,1925年才加入了纳粹党,给希特勒的党内对手施特拉塞当秘书。很快,政治嗅觉灵敏的希姆莱抛弃了旧主,投向了希特勒的怀抱。希特勒也没有亏待他,不断地擢升其在纳粹党内的职务:1926年,希姆莱出任纳粹党上巴伐利亚一施瓦本区副领袖;1927年,希姆莱出任党卫队全国副领袖;1929年,希姆莱正式成为党卫队的第一号领导人物。当时党卫队只有280人,还必须服从于冲锋队的指挥。为了摆脱这种从属关系,希姆莱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党卫队的“繁殖”上,他制定了各项措施,提高党卫队的地位,甚至不惜从冲锋队中挖人。接下来的几年中,党卫队的人员实现了高速增长:1930年增加到2700人;1931年增加到1万人。希姆莱这种“挖墙脚”的做法很快引起了冲锋队头目们的不满,他们向希特勒控告“党卫队使用无耻的手段招募人员,试图瓦解冲锋队”。希特勒本来就想削弱冲锋队的势力,不但没有为“苦主”出头,反而顺势将冲锋队和党卫队划分为两个独立组织,明确规定冲锋队无权向党卫队发布命令。希姆莱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更加有恃无恐,他仿效军队的级别将党卫队的编制划分为小队、中队、突击队、突击大队、旗队、旅队和地区总队7个级别。其中小队设小队长1名,队员8人,相当于军队中的班级单位;中队设中队长1名,由3个小队组成,人数在20~60人,相当于军队中的排级单位;突击队设突击队长1名,由3个中队组成,人数在70~120人,相当于军队中的连级单位……地区总队是最高的编制,相当于军队中的师级单位,由若干个旅队组成。
1933年1月,希特勒登上了总理宝座,德国的政局因为他的上位变得更加云谲波诡。首先,副总理本•巴登是总统兴登堡的铁杆盟友,他和希特勒之间不断爆发冲突。其次,罗姆的冲锋队和国防军势如水火,这让后者对纳粹党戒心重重。为了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保证自己的安全,希特勒授命他的司机塞普•迪特里希组建一支专业的警卫部队。这位司机先生于1928年加入党卫队,此前当过工人、坦克手、警察、税务员,文化程度不高但社会经验丰富,胆大心狠且诡计多端,他知道这是个平步青云的机会,就卖力地从党卫队中精心挑选了120名身高超过1.8米,年龄在25岁以下的忠实党徒,组建了“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1933年11月9日,纳粹党在慕尼黑的菲尔德海恩豪尔广场举行了“啤酒馆暴动”10周年纪念活动,包括总部卫队在内的党卫队成员在这次集会上向希特勒宣誓效忠。也正是在这次集会上,总部卫队被正式改名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本文摘自《铁血军团:二战精锐部队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