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企谷八幡:一个欺骗自己青春物语有问题的男人
比企谷八幡:一个欺骗自己青春物语有问题的男人
作者:@掠下的青鸟 @千里茜
本来计划在4月播放的青春恋爱动画《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以下简称春物)三期由于疫情原因,延期到7月才播放,也就是下个月正式放送,作为春物的第三季也是最终季,这将是春物的完结,作为因为春物而围绕起来的我们也终于要面对这故事的最终落幕了。等待了那么久的故事即将挂上句号,自2013年第一季开播以来,已经7年了,故事迎来最后的高潮,十分的期待他到最后是否得到了自己的“真物”。
作为本动画的男主角,比企谷八幡和许多传统的男主不同,是一个眼睛与本性都烂透的“高二病”,他自我意识过剩,十分讨厌人际关系,自称处于学校种姓阶梯中的最底层,但这样的他却获得了无数观众的支持和青睐,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因为大老师和你我一样,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吧。
绝大部分春物观众其实都被他给骗了
在动画第一季直到校园祭末,比企谷八幡一直在强调着自己“孤零零”的身份,对于叶山为代表的“现充种姓”,他一直是在用“那种人的青春最恶心了”这种最低劣的语言去形容他们,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八幡一定是给予批评和否定的。
在校园祭的最后面,比企谷八幡为了让相模再次鼓起勇气上台颁布奖项时,选择让身为“最低种姓”的自己采取“自爆”,来将相模“送”上去。
“看吧,很简单吧,没有人会受伤的世界就这样完成了”
在第二季开头的时候,比企谷八幡在天台仰望着天空时,说出的这句话。不过对于他来说,仅仅是“只有我受伤的世界就这样完成了。”
整个第一季动画都在对观众持续输出这一观点,比企谷八幡是“孤零零”的。而在故事的最后他也用自认为最合适的“自爆”去解决问题本身,这就是大部分观众在第一季中看到的比企谷八幡的形象,一个彻头彻尾的“孤独”的人。这样的比企谷八幡触动了许多人的心赢得了支持和理解,似乎他在许多人心中能够代表“孤独”的阿宅。
但真的是这样吗?虽然比企谷八幡一直在强调一些平时上遇到的难题能安然的解决,自己作为“孤独者”也过得十分舒服,但比企谷八幡真的愿意孤独吗?他认为这样真的好吗?
其实观众都中了比企谷八幡的圈套
事实上他或多或少都向往着那些“现充”的生活,即便他一开始没有明确说过,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最开始选择“孤独”并不是因为“现充”过的很糊涂而嫌弃,只是因为他没有遇到“对的人”,没有遇到一个让他觉得舒服,安心的地方。
直到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曾经遇到过好像“真”的东西。
正是那个可以安安静静看书的部室。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他开始扪心自问,自己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从不情愿接触“现充”,到后来坦言自己只是“想要去理解”,虽然一开始他没有说自己想被理解,只是用“如果双方都这么想,能相互强加这丑陋的自我满足并予以宽容的话…”这样微妙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我们能够看出比企谷八幡的心在一点一点变化着。
最开始在侍奉部于雪乃交流的时候,相互诉说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之后,八幡首次认为自己跟雪乃很像,从而向雪乃提出想做朋友的想法。
后来在文化祭的时候,见识了雪乃在文化祭执行委员会中,想要做自己姐姐曾经做过的事,对于别人的一味推卸责任,自己默默的承担下来独自完成的孤高意志,他再次确认了雪乃跟自己很像,又向雪乃提出了想做朋友的想法
而之后在动画第二季第八集中比企谷八幡向雪乃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愿望,“我想要的是真实的东西”,他用这句话把自己想要理解他人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从开始的否定到现在的坦然承认,八幡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更加真实的一种关系。说白了他用“孤独”武装自己,更多是为了掩饰自己心中对“万一最后不是真物”的恐惧和不安。如果八幡认定某种关系不会有好结果那就不需要去追求,只要自己不去接近人群,就不会让自己产生想要得到这种关系的想法。
就和很多人一样比企谷八幡恐惧社交又向往社交,他的内心是纠结是矛盾的,正是这些纠结和矛盾迟迟让他没有向前一步,正如小说中说的他也会用“得不到的葡萄一定是酸的”这样的想法来麻痹自己,但他也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想跟别人相互理解。”
属于比企谷八幡的青春中的矛盾
在第一季第一集之中,比企谷八幡对于青春是这样说的,青春是谎言,是邪恶。讴歌青春的人们不断地欺骗自己与周围。永远以肯定的态度面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即使有些致命的失败,也会被称为青春的象征,成为值得回忆的去。然在本作中直到“真物宣言”中才正式的提出,但其实这些都是他自己对于除自己之外的人的青春的评价。
从这一大段话中看下来,八幡认为把一切在青春中失败的事情都进行讴歌,而唯独不讴歌交友失败的人是在欺瞒,是邪恶。相反,只有不讴歌青春的人才是正义所在,才是真正的“讴歌青春”。
这是渡航一开始就设计好的,也是最能体现八幡矛盾的地方。八幡最开始认为讴歌青春的人就仅仅只是把自己的过错美化了而已,而故事发展到后面八幡也是想要得到一些自己觉得十分傲慢的东西,认为那种东西是存在的,是有机会得到的,从而孤注一掷。对着分崩离析的侍奉部他说出了自己想要真物,自己想要擅自认为了解对方,但是相比起一般意义上的了解对方,却又深入,不仅仅只是能安心了就可以了。
这其实就是八幡真正想要讴歌的青春,得到那个一定很酸的葡萄。
八幡之所以唾弃现充的青春,因为一定会存在某种失败,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仅仅是是妥协,是对自己的欺骗。所以八幡不认可那种关系,那种可能失败却被讴歌的青春是虚假的。
这就是比企谷八幡的青春恋爱物语有问题的地方。八幡不止一次对于目前接触到的东西做出疑问:这种东西是自己想要的吗,就这样的就可以满足了吗?我还可以再进一步吗?前面的还是自己想要的吗?那个酸葡萄真的可以摘下吗?
比企谷八幡的青春恋爱物语没有问题
是的,比企谷八幡的青春恋爱物语的问题在他自己,明明自己想要得到,却不敢上前一步,甚至在一开始遇到的时候想要逃避,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不断在“葡萄”面前反复盘旋,一次又一次的排除错误的选项,这是属于比企谷八幡的青春,充满了疑问,患得患失,自我意识过剩。
最开始在侍奉部时看到了雪之下雪乃,他在第一眼就认出了这个让他看着迷了的少女,擅自的认为雪乃是一个引诱他的青春恋爱喜剧圈套,并采取了一些拒绝中圈套的措施。在面对雪乃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自己不要过多地接近她,却又在各种事件中慢慢的了解了她的点点滴滴,在心中构建起了一个“雪之下雪乃是坚强的女孩”的形象。于是比企谷八幡虽然嘴上说着这种行为是丑陋的自我满足,却直到最后他还是参与了那个自己所唾弃的“现充”的青春中。
比企谷八幡看似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男主角,但他恰恰是最接近普通人的男主角。就跟我们普通大众一样,比企谷八幡像中二时期的我们,会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不屑又会想要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东西。
也许比企谷八幡内心深处知道那仅仅是中二,是愚蠢,所以为了解释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把自己缺失家庭教育作为理由,因为自己要照顾小町所以才会早早的回家,不参与班级的活动。
其实这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就像是户部,就像是玉绳,就像是大志。因为不想成为一个随处可见的人,只有把自己孤立起来才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展现自己的特色,想要绽放自己的个性。
“我很像大老师。”
一个只顺从自己想法,用着各种各样的看起来很帅的歪理武装自己,就算是再不利的环境也能自娱自乐。《春物》的故事能够获得如此好评,因为它并没有离我们的生活多么的遥远。中二时期的自己看到孤独的比企谷八幡也许真的会有共鸣,而从中二期毕业之后,突然明白了那些歪理其实很蠢,最终人还是需要“真物”的,回过头来再看八幡的青春恋爱物语有问题吗?其实他也是和大多数人一样从中二期毕业了而已。